Wednesday, September 12, 2018

澳大利亚趁大雨过后赶种小麦

在持续了几周的大雨后,澳大利亚最大的一产粮带的农民们正日以继夜地加紧时间耕种小麦,以望获得最好的一次收成。
这一繁忙的场景正发生在新南威尔士州的 地区。该州小麦产量占澳大利亚的30%。在近来的大雨前,该地区遭受了7年之久的严重旱灾。

新南威尔士州的其它地区以及整个澳大利亚仍是干燥的天气,经济上受困的农民们焦急地等待着下雨解干旱之急。澳大利亚是全球第二大小麦出口国。

澳大利亚周二官方预测说小麦出口将减少9%, 在全球食品市场上引发了一定的担忧。得益于下雨,西澳大利亚将成为小麦主产地。 西澳大利亚平时的小麦产量占全国产量的40%。国杰出地球科学家华莱士‧布鲁克周三在英国《卫报》撰文称,必须“马上”开始深海碳储存试验,以便评估此举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深海碳储存是指在海底3500米以下直接释放二氧化碳。科学家认为,在如此深度,二氧化碳( )受压后将变成烂泥,最终沉积在海床上。绿色和平及其它环保组织担忧的是, 可能溶解在海水中,进而伤害大型海洋生物。

布鲁克承认,生存在储存区域内海床上的小型海洋生物将被消灭。他指出,除非试验得以进行,否则“未经充分试验和评估就开始深海处理”,其危险将始终存在。

按照布鲁克的说法,可以安全储存在太平洋深水中的二氧化碳总量,相当于世界目前化石燃料消耗16年产生的碳污染量。
据彭博新闻社报道,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已经敦促国会废止1981年以来实施的有关近海油气钻探禁令,呼吁允许在阿拉斯加北极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部分地块进行钻探勘查。
布什称,他提出此项请求,是出于对美国油价“真切的忧虑”。今年是总统选举年,能源成本是选民关注的关键议题,但很多选民反对近海石油钻探。

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约翰•麦凯恩曾许诺改变布什政府的能源政策,但他支持布什有关近海石油勘探的呼吁。民主党挑战者巴拉克•奥巴马依然持反对态度,他在谈到布什的计划时说:“这样做并不能立刻产生缓解,也不是长久的解决办法。”
承诺一起保护世界上第二大热带雨林的英国和挪威已建立一个基金来挽救中非的刚果盆地。
这一拥有两亿多美元资金的基金旨在为非洲各国政府和刚果雨林的居民提供一个可行的可替代伐木和采矿的生计措施。这片森林面积是法国面积的两倍,跨越六个国家: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赤道几内亚, 加蓬和刚果-布拉柴维尔。

该基金将用于支持遏制破坏热带雨林的项目。专家说,该雨林面积以相当于每周消失2万5千个足球场的速度在减少。卫星成像技术将被用来监控该项目的效果。

投资来制止森林砍伐被认为是最直接和最划算的减排方法。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
据总部设在英国名叫环境调查处(EIA)的环保组织报告,日本市场销售的鲸肉、小鲸肉和海豚肉中所含有毒化学物质大大超过安全建议标准。
这份研究报告于国际捕鲸委员会( )在智利圣地亚哥举行年会之前出炉。EIA一直要求日本停止捕鲸。

名为“毒物政策”的这份研究报告指出,52%的鲸类动物肉样品中所含汞、甲基水银或多氯联苯(PCBs)超过日本政府设定的安全极限。这些化学物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表现在对肾脏、肝脏和大脑的损害,造成不孕不育,甚至死亡。

出于对汞中毒的恐惧,日本南部地区的政治家们要求在学校午餐时禁止食用海豚肉和领航鲸肉。

EIA的克莱尔•珀利说,“这些海产品使人,特别是使胎儿,处于实际风险中,不应摆在超市的货架上。”

Saturday, September 1, 2018

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无需顾及民意?

中国一位转基因水稻研究专家近日称,政府在制定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决策时不应受限于民意,此番言论再度引发中国国内对转基因研究的争论。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中国转基因水稻研究领军人物张启发,日前在一个转基因大米品尝活动上表示,转基因产业化的决策依靠民意不是聪明的做法。

据《
京华时报》报道,张启发对在华中农业大学参加品尝活动的三百多参与者说:当前的困境是国家转基因产业化的发展停止,无法实现转基因水稻的产业化。

我个人认为,错失重大机遇。这位转基因研究专家认为,转基因大米商业化的一再拖延是由于农业部缺乏担当、不作为。转基因水稻品种要怎么开始推行,现在农业部连办法都没有。

中国转基因水稻研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
2009年,由张启发及其研究团队开发的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种获得了农业部的安全证书,获得安全证书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重要步骤。

但现在4年过去了,转基因水稻商业化更遥远了。张启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其团队所获得的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将于明年过期。

然而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反对者们却认为,农业部门的谨慎态度无可厚非。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知名反转基因人士蒋高明在其
博客中写道:如果科学实验证据和实践证明转基因主粮并非增产、绿色环保和健康的,那么农业部的不作为就是最大的作为。

蒋高明认为公众不仅有权利质疑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而且
环保部、卫生部和安全部门也必须早日加入进来,早日还老百姓一个安全、放心的饮食环境。

曾在网络上发起“
关于暂缓推广转基因主粮的呼吁书”的清华教授蒋劲松认为,转基因作物商业化不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是一个普通消费者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的问题。“民众进行自由选择,这是文明社会最起码的原则,而不是单方面说转基因食品没问题,让大家来吃。
国计划大规模改造其国家能源需求和供给,这个被称之为“能源转型”的项目为市一级政府和公众参与开发可再生能源注入了新的动力。

能源转型是德国的国家项目,旨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该项目始于2010年,在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开始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核事故后不到一周, 40% 的核电容量便被关闭。而早在2011年之前,德国联邦政府已采纳多项计划,以加速国家能源系统的转型。

能源转型计划要求到2050年之前将德国的一次能源使用减少50%,逐步停止使用核能,并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重提高到80%。

德国第三大城市慕尼黑设定的目标尤其远大。该城市希望到2025年完全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最近慕尼黑建了一座虚拟电厂,这座虚拟电厂实际上是将许多小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厂整合成为一个网络,以单一系统的方式进行运行,这样就避免了单个风能或太阳能电厂常常出现的不稳定问题。为了满足慕尼黑巨大的能源需求,市政府下属的公用事业公司收购了德国北部的25家风电场。

然而,能源策略的转变不仅关系到城市,德国南部小镇威尔德波尔兹里德的居民投资开发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这些项目如今提供的电力和热能已经超过了他们的需求。村民已经开始将结余的能源卖给电网。

德国北部的埃尔霍夫特运行着一座装配了六座1.3兆瓦风力涡轮机的市民风电场。风电场不仅让当地居民得以控制自己家乡的可再生能源供应,还创造了就业机会,支持了当地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同时为地方财政带来了税收。

威尔德波尔兹里德和埃尔霍夫特的例子都表明,社区和个人在德国的能源转型中正在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德国一半以上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产能来自城乡个体居民。实际上,德国四大能源企业在可能生能源总产能中的份额仅为6.5%。

过去几年中,在太阳能、生物质能和风能发电以及电网运营和分配等多个领域均表现活跃的德国能源合作机构迅速增加,目前已经达到约600家。而这一成功背后的秘密就是《可再生能源法案》,该法案的上网电价规定保证了任何人都可以在接下来的20年中以固定价格向市场出售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

而如此高份额的分散式波动性可再生能源,不只挑战了德国既有的市场设计,或许也重新定义了市政府和市民在能源转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